欢迎访问一个苏州!

三季度健康消费指数发布,政、产、研专家把脉医健产业发展创新

商业视角 2024-11-12 zkjfda55

作为第七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的系列会议活动之一,“医健产业可持续创新论坛”11月6日在上海举行。论坛由第一财经与健闻咨询联合举办,华泰证券为论坛公益伙伴。

2024年第三季度居民健康消费指数报告在这场论坛上正式发布。

居民健康消费指数由健闻咨询和复旦大学健康传播研究所在华泰证券支持下合作研发编制,旨在使用消费大数据衡量不同地区居民消费习惯对健康的影响。指数在编制过程中得到了中国康复技术转化及发展促进会的指导,京东消费及产业发展研究院、壹心理和Keep App提供的脱敏消费数据支持。该指数自2022年3月首次发布以来,按季度发布最新报告。

本期报告显示,在今年三季度,江西、山西、河南、江苏、安徽等省份居民健康消费指数相对较高;91个常住人口超过500万的代表性城市中,宜春、周口、驻马店、邵阳、上饶等城市的居民健康消费指数排名前列。

本期指数报告还基于大数据分析,专门梳理了近年来健康消费领域进口与国产偏好的变化趋势。参与指数编制的国家信息中心数字中国研究院副院长、脉策科技首席经济学家陈沁表示,总体上看,随着中国制造业的不断升级和本土品牌的崛起,消费者对国产品牌的偏好度确实正在提升,而在不同产品品类和经济发展水平不同的地区,消费者对进口与国产产品的偏好也呈现出显著差异。

华泰联合证券执委会委员、投资银行业务线大健康行业部主管高元指出,在其他消费领域,随着国产产品质量和品牌影响力的提升,消费者的偏好可能随之增强,但在医药品类,目前仍是进口产品占优势,医疗健康行业也是目前持续贸易逆差的少数几个行业之一,医疗领域“国潮”的崛起,仍然有待国内医药产业的持续创新升级。

消费领域进口与“国潮”的碰撞,为健康产业发展提供了新的启示。

参加论坛的政、产、学等各界专家,聚焦健康消费新趋势,围绕产业发展创新,展开了一场跨国、跨界的深入研讨。

上海市商务委员会一级巡视员张国华在论坛致辞中指出,中国居民对健康的认知和重视程度显著提升,更加注重疾病预防、养生保健以及生活质量,这使得健康消费市场呈现出多元化和升级趋势,为健康产业带来了广阔的发展空间,也对产业的创新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张国华认为,国外先进产品的引进,有助于提升我国健康产业的技术水平和产品质量,也为消费者带来更加多元化的选择;同时,本土企业积极吸收海外健康消费的新理念,不断创新产品,从而在国内外市场展现强大的竞争力。“政府、企业、学界各方共同努力,健康产业一定能够呈现可持续创新发展。”

三季度居民健康消费指数持续提升

复旦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副教授贾英男在论坛上对三季度居民健康消费指数报告进行了发布和解读。

健康消费指数的构建,主要聚焦健康生活方式、主动健康管理、疾病控制与管理、心理健康等四大维度。基于全国300余个城市的电商消费大数据和心理咨询消费大数据,报告测算发现,三季度各地区健康消费指数持续提升,且主要聚焦于身体活动、膳食以及健康管理等领域。

11.jpg

例如,体现身体活动与静态行为的专项运动鞋和跑步机的健康消费指数,三季度相比二季度有了大幅提高,报告分析,居民健康意识的持续提升和今年8月奥运会引发的运动热潮,都是促进居民运动健身消费的重要推动力。

22.jpg

在膳食消费方面,奇异果/猕猴桃健康消费指数也明显上升,这主要受到季节因素影响。报告指出,在三季度,奇异果/猕猴桃等应季水果进入成熟采摘期,供应量大幅增加,价格相对下降,从而刺激了消费增长。

33.jpg

而在健康管理领域,与健康管理设备(如血糖仪、护理床等)相关的健康消费指数均有显著提升。在这背后,既有老龄化带来的居民健康消费需求增长,也体现了消费者健康意识提升和主动健康理念普及带来的新变化,居民健康管理场景越来越多地向医院之外拓展,个体化、居家自主使用的健康管理产品正在成为市场新宠。

值得一提的是,绿色、低碳、环保的健康消费都正在成为倍受青睐的选择。报告指出,如今越来越多的人参与到徒步、骑行等户外活动,直接推动了运动相关健康消费指数的增长,彰显出社会大众对绿色、可持续生活方式的积极追求。尤其是在年轻群体高度集中的地区,绿色环保的健康消费理念更加盛行。

报告还指出,随着我国制造业不断发展升级,相关行业标准也在逐步提升。在国家监管要求和政策鼓励下,越多越多的健康管理设备制造企业正在执行严格的环保标准,普遍采用节能、环保的技术工艺进行生产。与之相关的健康消费指数提升虽然并非直接由消费者的环保意识所驱动,但也在很大程度上反映出居民健康消费向绿色、低碳、环保转型的趋势。

“国潮”与进口各领风骚

“国潮”崛起,是近几年消费领域的热门话题。具体情况究竟如何?指数研究团队基于2016年以来的京东平台消费大数据,从进口与国产的维度,对居民在健康消费相关品类(医药保健、运动户外、食品饮料和生鲜)的偏好进行了验证。

总体上看,2017-2024年,中国进口倾向率呈现先升后降的趋势。

44.jpg

根据本报告采用的推算方法,进口倾向率是一个相对值,即以2016年为基准,进口倾向率大于0时,代表该阶段消费者相对于2016年更倾向于购买进口商品,反之则代表更倾向于购买国产商品。

进口倾向率数据显示,2020年之后,进口倾向率持续下滑,表明消费者对国潮商品的偏好正逐步提升。

另外值得注意的是,由于品牌名称和包装风格的诱导,一些国产品牌很容易让人认为是进口,而一些进口品牌也容易被认为是国产。当消费者每购买价值100元的“国产”或“进口”商品时,这些商品在事实上分别有多少属于国产或进口?报告发现,两者间的比例也存在显著差异。当一种商品被消费者认为是国产,该商品实际属于国产的比例为98.1%,如果该商品被认为是进口,它事实上有19.2%的概率属于国产品牌。

55.jpg

使用消费者认知的维度,重新计算历年的进口倾向率,可以发现,在2020年之后,消费者认知维度的“进口”倾向率也是持续下降,直到2024年才有所回升。

大数据分析表明,消费者对“国潮”的偏好确实存在。尤其是一些曾被认为是进口的国产品牌,逐渐受到冷落,而一些被认为是国产的进口商品,则受到了热捧,说明消费者对“国潮”的偏好比事实上表现出来的程度更加强烈。

不过,国产与进口的偏好也存在地区间的差异。通过对800万以上人口的城市进口倾向率进行对比,还可以发现,东部城市消费者进口倾向率高于中西部城市,经济较发达城市进口倾向率比其他城市相对更高。

66.jpg

从不同的商品品类来看,在体育用品、运动鞋、护理护具、保健器械等品类,消费者更倾向于购买进口产品,而在大部分食品,如猪牛羊肉、海鲜水产、休闲食品等品类,消费者更愿意选择国产产品。

在论坛上,京东健康医药业务部数字营销负责人范静分享了对于消费者进口/国产偏好的更多洞察。以医药品类为例,在京东平台,学历相对更高的人群,对进口产品的偏好度更高。

新形势下医健产业如何持续发展创新?

曾在多家大型跨国医疗公司担任高管的李希烈(Chris Lee)创立了一站式医疗出海平台万创普利,他在论坛上分享了结合数十年行业经验与支持医疗创新全球化的趋势洞察。他认为,医疗健康行业的发展创新,一方面离不开高额的投入、完善的知识产权保护制度,另一方面,就是开放合作。

李希烈提醒,为成功走向市场,医疗创新在近30多年中已经转变了成长模式。从很多年前大家都各自埋头做研究、不分享信息的封闭式创新转变为如今的开放式创新。“创新且有效的医疗解决方案正在依靠越来越多的跨专业和应用领域的技术合作,成熟大型公司和新兴中小企业之间的合作,以及跨区域市场的商业化合作。”

李希烈特别强调,在医疗保健行业,“你会越来越多地看到最具突破性的创新出现在你从不知道的小公司,还可能是大学和一些研究实验室。”他认为,任何有创新成果的人或机构都是合作对象,不一定是大公司。需要各方共同努力,搭建一个更完善的生态体系帮助这些卓越创新实现高效的产品化和市场化,才能实现可持续的医疗和社会价值。

一直关注大健康产业投资的高元发现,近几年来,国外大型医药器械企业与国内研发端的合作非常活跃,交易量、交易金额持续攀升。“我们的创新产能在出海,同时也必须更多地把全球最好的技术引进国内。”

高元也认为,未来的健康产业,离不开全球范围的长期合作。中国必定是一个大市场,中国企业的效率、工程师技术以及每天产生的大量临床案例等等,在全球范围内都是极其难得的资源。

奥美医疗用品股份有限公司董事会秘书郑晓程,从耗材产品出海与内销的实践经历出发,指出了健康产业如何适应中国市场相对海外市场的特殊差异。看似通用的耗材类产品,中国市场的产品需求与产品标准与海外市场有较大差异,并且商业环境相对复杂的状况。因此,必须清楚地了解所在领域的具体的产品需求、商业逻辑和商业模式,对产品、服务进行打磨与调整,不能生搬硬套。

此外,健康消费产业的发展程度,也取决于需求端的支付能力。就医疗保健领域而言,由于成本和价格更高,更加离不开一个强有力的支付保障。

医保是我国最大的医疗健康支付方,也是医疗健康行业发展创新的重要推动力,但在目前医保基金总量有限、增速放缓,而健康需求不断增长的情况下,新的动能从何而来?

上海市卫生和健康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许明飞建议,应该更多关注多层次医疗保障体系,特别是商业保险。他认为,院内市场不能只是紧盯基本医保,“还有民营医院、公立医院国际医疗部,以及国家今年扩大开放允许开设的外商独资医院,这些都可以成为创新医药市场拓展对象,因为它们跟商业保险结合会更加紧密。”

而在院外市场,特别是消费健康领域,许明飞认为应该重点关注医药电商和O2O 服务。在他看来,新一代消费主体多为互联网原住民,更愿意为便捷性买单。随着居民是健康第一责任人理念的倡导,居民自我健康管理健康需求不断扩大并呈现个性化,健康产业的可持续发展,需要持续加大产品服务创新,最终依靠质量和对消费需求的把握。

77.jpg

会议主持人-第一财经王翘

The End
免责声明:本文内容来源于第三方或整理自互联网,本站仅提供展示,不拥有所有权,不代表本站观点立场,也不构成任何其他建议,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文章、图片等内容有涉及版权/违法违规或其他不适合的内容, 请及时联系我们进行处理。

Copyright © 一个苏州 版权所有

苏ICP备2022030477号-12 |——:合作/投稿联系微信:nvshen2168

|—— TXT地图 | 网站地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