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一个苏州!

江苏昆山清明节习俗

文化/体育 2023-09-02 zkjfda55

    江苏昆山清明节习俗
    苏州市昆山市江苏昆山清明节习俗

    江苏昆山清明节习俗
    苏州市昆山市江苏昆山清明节习俗

    清明节古时叫做“鬼节”、“冥节”,与农历七月十五中元节、十月十五下元节合称“三冥节”,因为这三天都与祭祀鬼神有关。民间过清明节的习俗大约自周朝开始,至今已有二千五百多年的历史。

    清明节是扫墓(昆山人叫“上坟”)的日子。扫墓既是缅怀先人、有利于家庭和谐的举措,同时又可以顺便踏青春游,一举两得。在昆山,清明节无论贫富,家家户户都要在先人的坟墓上拔草填土,然后进行祭奠。祭扫仪式是:焚香燃烛、摆设供品、磕头膜拜、焚烧纸锭。供品有青团子、焐熟藕、水果糕点等等,大户人家也有供一桌酒饭的。行礼按辈分长幼依次跪拜。祭扫仪式结束后要在坟上插杨柳枝条,并用状如“定胜糕”的两块土块底碰底覆盖在坟墓顶端,再压上几张“黄表纸”,以示此坟墓已经祭扫过了。

    新亡者第一个清明节谓之“新清明”,须事先在家里摆上酒饭祭奠亡魂,然后再到墓上祭扫。在清明节前结婚未满一年的人家的新媳妇须穿红着绿打扮得如同新人一般去参与夫家人的清明扫墓活动,表示让坟墓中的先人认识一下这位家族中的新成员,叫做“上花坟”。新婚夫妇参加男女双方家庭的扫墓活动时须事先专门备好水果糕点作为祭品。在花桥一带,清明节叫做“过清明”,新丧人家则叫做“新时节”,上坟时要“挂坟”,就是用纸剪成很大的铜钱的样子串成长串,系在小竹竿顶端,插在坟墓之上。儿孙做的“挂坟”用白纸,嫁出去的女儿则用红绿纸。新镇地区的规矩是嫁出去的女儿回娘家上坟要备好青、白团子和纸钱,而陆家地区农村习俗,清明这天儿童在村边沟旁用砖块泥土搭灶,或挖个泥洞生火做饭,叫做“野火米饭”,又叫做“泥羹饭”。

    为什么要小孩子来做“泥羹饭”?那是因为小孩子身单力薄“阳气”不足,容易受到鬼魅的侵犯,所以要拍拍孤魂野鬼的马屁。清明这天互相不能串门,因上坟时有可能会带来“阴气”,如果串门对别人家不利。在陆家农村,清明这天由富裕人家出钱请班子来演“村台戏”,全村人甚至邻村人都来观看,叫做“落魂”。

    昆山各个时期的古代地方志都记载:“清明日插柳于檐。”据说,清明节将柳条插在屋檐下或大门口的风俗,是为了纪念“教民稼穑”的农民的祖师爷神农氏的,明万历《昆山县志》说:“竞取麦叶插于门户,男女皆佩戴之……取柳叶亦然。”清道光《昆新两县合志》也有此说。由此可见小麦的叶子和柳条有着相同的功能。昆山还有这样的习俗:清明节当天买几个大饼,用柳条穿起来挂在阴凉通风处,一直放到立夏那天全家一起泡来吃,据说可以防止疰夏。昆山古代妇女还有在清明这天把杨柳枝盘成球戴在鬓发边,据说可以防止衰老。有首古诗这样写道:“清明一霎又今朝,听得沿街卖柳条。相约比邻诸姐妹,一枝斜插绿云翘。”把女性爱美的心理描绘得淋漓尽致。

    昆山人清明节爱吃青团子,至今依然。清人顾禄所撰《清嘉录》写道:“市上卖青团焐熟藕,为居民清明祀先之品。”原来青团子最初是上坟时用的,后来变成地方节令美食。青团子江南一带都有,昆山最早见之于文字记录是《道光昆新两县合志》:“青团子,捣嫩草汁,入粉令青。”昆山正仪所产的青团子之所以特别有名,据传清末正仪有一位姓赵的妇女,她发现用“浆麦草”的汁(后来有一个专用名字叫青汁)代替小麦或其他青草的汁用来做青团子,其色香味更佳。她还摸索、创新了一整套制作工艺,比如用适量的石灰水来“呛”青汁,则清香更加浓醇,蒸好的团子更像玲珑碧玉翡翠球一般光润。最主要的是久存不变质、不开裂。但青汁和石灰的比例、“呛”好的青汁与糯米粉的比例要掌握得当,这可是秘方。

The End
免责声明:本文内容来源于第三方或整理自互联网,本站仅提供展示,不拥有所有权,不代表本站观点立场,也不构成任何其他建议,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文章、图片等内容有涉及版权/违法违规或其他不适合的内容, 请及时联系我们进行处理。

Copyright © 一个苏州 版权所有

苏ICP备2022030477号-12 |——:合作/投稿联系微信:nvshen2168

|—— TXT地图 | 网站地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