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苏绣把国宝“带”回家
苏绣作品《释迦摩尼佛》目前正在苏州姚建萍刺绣艺术馆展出,充分展现了中国璀璨的历史文化和苏绣的精湛技艺。 (馆方供图)
□苏报驻高新区首席记者 刘晓平
最近,一部名为《逃出大英博物馆》的网友自制短剧火出圈,正在苏州姚建萍刺绣艺术馆展出的苏绣作品《释迦摩尼佛》也引发了关注。该作品由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姚建萍根据大英博物馆收藏的释迦摩尼佛鎏金佛造像精心创作,传递了“用针线带文物回家,用苏绣传递历史文化”的美好心愿。
昨天,赴北京参加中国文艺志愿者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并再次当选中国文艺志愿者协会副主席的姚建萍刚刚回到苏州。“创作这一作品属于偶然”,她告诉记者,很多年前一个偶然的机会,她和朋友去大英博物馆参观,馆内的中国文物每一件都堪称稀世珍宝,尤其是在33号中国馆看到这件著名的永乐释迦摩尼佛鎏金佛造像。近距离观赏,与艺术的冲击力一同扑面而来的是“这样的宝贝只能留在国外”的深深遗憾。也就是那一瞬间,她萌生了一个念头:“能不能用传统技艺把这件绝世珍宝展现出来,用苏绣把国宝带回家?”
现藏于大英博物馆的这件永乐释迦摩尼佛鎏金佛造像是明代永乐年间宫廷制造,以其复杂的设计和金属铸造工艺彰显着中原佛教和藏传佛教的融合,是15世纪早期最大、最华丽的中藏佛像风格的造像之一。
用苏绣展现文物,既能体现苏绣艺术,又能对优秀文物作品再次进行传播,传递和彰显文化自信。对“针尖舞者”姚建萍来说,这是她艺术创作中一个较有代表性的板块。传世名画系列中的《韩熙载夜宴图》《千里江山图》《清明上河图》《仕女蹴鞠图》等,姚建萍和她的团队都用苏绣艺术进行了二次创作。但这次用苏绣把文物带回家,意味着艺术创作里要展现浓厚的家国情怀,“这是一次很有挑战性的创作。”姚建萍说。
要绣就要绣出精品。姚建萍坦言,创作过程中遇到了不少难题。一般来说,传统的苏绣善于表现花鸟,整体风格是温婉柔美的。而鎏金佛造像的艺术感重在立体,铸造工艺深厚又极具特色,整体的质感,花纹的细节,面部的表情,以及造型、结构、光感等,无一不需要反复推敲、反复琢磨。
“绣好了,不满意再拆,一个细节都要反反复复很多次。”姚建萍告诉记者,佛像整体是金色的,但要在整体的金色中体现出凹凸感、体现出立体,体现出鎏金技艺,经常是上百个颜色、上百层丝线一层层地绣。以佛像的光芒为例,既要充分还原佛像,又要发挥苏绣材质的特点,丝理方向也是经过多次推敲。再以佛像背景为例,当时她和朋友在大英博物馆拍了照,但按照片绣出来,黑色的背景太沉闷,几经斟酌,换成了蓝色,才达到了如今满意的效果。
历经无数次的绣了拆,拆了绣,反反复复地调整和精进,今年上半年,这幅作品终于创作完成。如今,这幅作品就在苏州姚建萍刺绣艺术馆展出,众多参观者在这幅作品前流连,既为苏绣的精湛技艺所折服,更通过苏绣看到了中国璀璨的历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