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一个苏州!

预计亩产水稻700公斤,高邮这位“土专家”在田里坚持了40多年

今日苏州 2024-10-15 zkjfda55

金灿灿的稻田一望无垠,沉甸甸的稻穗风中摇曳。10月14日上午,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随“全国巾帼建功标兵”、育种“土专家”朱洪文在扬州高邮卸甲镇花阳村巡查她种植的优质品种——灵谷糯1号稻田有效穗和结实率时,朱洪文满是皱纹的脸上乐开了花,她笑着向记者“报喜”:“尽管今年夏季持续高温,但是在我们团队的科学培育、精细管理下,这块160多亩灵谷糯1号种子稻田经受住了考验,没有发病,结实率较高,并且穗数比较足,预计该品种水稻单产能达到700公斤/亩左右,又是一个丰收年!”

朱洪文和她的稻田

立足三农志不移

采访中,记者了解到,出生于1957年7月的朱洪文,1978年大学毕业于江苏农学院,后一直从事农业的试验、示范、推广工作。从业40多年来,她立足“三农”,矢志不渝,辛勤工作,硕果累累,曾多次获得部、省、市科技成果奖,丰收计划奖等。2019年荣获“全国巾帼建功标兵’荣誉称号。

为了实现自己的奋斗目标,朱洪文利用所学的农业知识,积极深入农村,广泛接触农民,开展调查研究。她谦虚拜师,请教专家,多方收集种子材料,身体力行,带领育种团队艰辛开展育种研究工作。2012年,经过10年磨砺,朱洪文带领团队育出小麦新品种“丰庆188”,该品种以其优秀的性状、较好的综合抗性、优良的品质,获得国家农业部的破格审定。农业部正式定名时,建议“丰庆188”定名为“苏麦188”,以延续江苏种业历史上曾名扬中外的“苏麦”血统。自此,朱洪文团队所有育出的新品种,都被冠以“苏麦”字号……

在哪里“摔跤”,就在哪里爬起来

为了育好种,这么多年来,朱洪文从苏南到苏北再到苏中,安徽、云南、海南岛,真是付出太多、太多。有一次为等拖拉机运输收好的试验种子,她一个人在坟茔旁的试验田等到夜里一点半钟。因为长期从事亲力亲为的育种工作,熟悉的人都笑她说,“朱洪文为育种而生,不是在育种试验田里,就是在去试验田的路上。”

因为长期接触稻、麦穗和籽粒,朱洪文手上皮肤严重过敏,多年来久治不愈。手指关节长期溃破,一年四季手部指关节都是打着创口贴,忍着痛痒继续工作。2013年,在试验田里选择试验材料,因天黑,她不慎摔断了脊柱,从此四颗钢钉留在了背脊伴随终生。2017年,因为劳累过度,她在试验田又滑了一跤,跌断了手腕,未成痊愈她就打着石膏夹板,吊着绷带用一只手在田里选择单株材料……很多人不理解,劝她干脆回家养老享清福算了。对此,朱洪文却不以为然,执着坚守。

功夫不负有心人,继“苏麦188”后,几年时间内,朱洪文团队先后育出多个抗病、高产的小麦新品种。其中,“苏麦8号”和“苏麦188”是江苏省主推的“江苏好品种”,“苏麦9号”是安徽省粮补品种。2020年,江苏省测产专家到高邮市临泽镇对朱洪文团队选育的“苏麦11号”进行现场收割测产:每亩32万穗、每穗48粒、千粒重45克、实产每亩656.8公斤。“苏麦11号”被专家盛赞为大穗、大粒、不倒伏、后期脱水快的好品种。

朱洪文作为一名普通的育种“土专家”,先后育出了七个小麦新品种,两个水稻新品种,这在江苏民营企业育种界难得一见。凭借对育种的贡献,朱洪文荣获全国张海银基金种业促进奖。她还先后获得全国巾帼建功标兵、江苏省服务高质量发展领航计划百名女企业家、江苏省三八红旗手标兵等称号。

“在农业战线上一辈子,我感觉种田就是要将饭碗牢牢端在自己人的手中,要为农民服务,真正为老百姓提高种田效率,不能前功尽弃……不管未来有多艰苦,我要继续科研攻关下去,坚守在希望的田野上!”采访结束时,朱洪文表示。

通讯员 吴继原 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 成沫

校对 李海慧

(来源:扬子晚报)
The End
免责声明:本文内容来源于第三方或整理自互联网,本站仅提供展示,不拥有所有权,不代表本站观点立场,也不构成任何其他建议,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文章、图片等内容有涉及版权/违法违规或其他不适合的内容, 请及时联系我们进行处理。

Copyright © 一个苏州 版权所有

苏ICP备2022030477号-12 |——:合作/投稿联系微信:nvshen2168

|—— TXT地图 | 网站地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