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捏”的昆曲木偶拍武侠国漫
本报讯(记者 王敏悦)人工智能时代,“江南文化”应如何乘风数字化,以实现自身更好的传承和发展?近日,苏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管理办公室频频携手苏州人工智能企业,探索“AI+非遗”的传承保护新模式。
继上个月由市非遗办指导,讯飞输入法、蜃楼志STUDIO、苏州讯飞、讯飞音乐联合出品的AI公益短片《姑苏琐记·花凝瑞霭》上线后,在市非遗办与吴江区七都镇人民政府的支持下,讯飞音乐、双界合仪、苏州讯飞、七宙偶文化联合出品的国内首部原创提线木偶国漫短剧——《神川鉴之洗剑录》,最近又释出了先导片。
据了解,《神川鉴之洗剑录》以发源于七都镇的省级非遗七都提线木偶为创作载体,将故事背景设定在充满侠义与豪情的武侠世界。先导片通过沙盘实景的形式拍摄,将“AI赋能非遗IP ”背后的故事娓娓道来。
七都提线木偶俗称昆曲木偶,诞生于清道光年间,表演时往往人、偶同台,艺人手提十多根线操纵手中木偶,使其做昆曲表演。传统的昆曲木偶,多由木匠手作,周期长且难度大,无法满足现代短剧的拍摄需要。《神川鉴之洗剑录》开拍前,苏州讯飞与七都镇政府、双界合仪合作,用三维建模、3D打印等AI技术制作出了形貌更加精致、操作更为便捷的昆曲木偶。这种AI加持的“新木偶”,制作周期更短、成本更低,自重也更轻,能够做出更细腻的表演,未来也可实现批量化、规模化和定制化生产。
AI的介入,让七都提线木偶这一“冷门非遗”有了更广阔的舞台。而事实上,抢救这一非遗的行动早在2003年就已经开始。记者了解到,这一年,七都镇相关部门将保护传承昆曲木偶工作列入政府的十件实事工程之一;2009年,七都洪福木偶昆剧团成立,成为全国唯一的木偶演唱昆曲的剧团,并吸纳了专业化的人才,陆续开展戏曲下乡、戏曲进校园、昆曲木偶讲座、专场演出等活动;2016年,木偶戏(七都提线木偶) 被列入第四批省级非遗代表作名录;2021年,孙菁、施晓明、施锦芳被认定为七都提线木偶市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
令人惊喜的是,基于市非遗办和苏州讯飞此前的合作——苏州讯飞利用三维建模技术,协助市非遗办将非遗作品搬到“云上”展陈,在《神川鉴之洗剑录》中,这些已建模的非遗展品被比例缩小后再经过3D打印,被用作背景陈设。
此外,《神川鉴之洗剑录》的主题曲《无人会》也由真人与AI共同演绎。昆曲市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青春版《牡丹亭》中春香的扮演者沈国芳录制了念白,讯飞音乐的AI虚拟歌手Luya演唱了歌曲。